全国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健康中国(2016年度)公益传播先进组织 大国养老

薛应中:无愧于心的中医人生

2021-01-06 19:06:04   来源:中国报道 浏览:3140
“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既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享有“药王”美誉的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历代名医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古往今来,古城内外涌现出无数术精德高的中医名家,用精湛的医术、确凿的实证、温厚的善举,让世人见证着中华传统医学的伟大与不朽,赢得百姓的尊重与爱戴,口口相传。

“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既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享有“药王”美誉的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历代名医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古往今来,古城内外涌现出无数术精德高的中医名家,用精湛的医术、确凿的实证、温厚的善举,让世人见证着中华传统医学的伟大与不朽,赢得百姓的尊重与爱戴,口口相传。

如今,在西安市灞桥区纺渭路东城新一家商业一层,伫立着一个古色古香的店铺匾牌——薛医堂,名自薛应中,医者薛应中。薛应中, 1943年出生,籍贯陕西蓝田。从57年母亲去世,他守母遗训,发愿悬壶,志在传灯至今已过去60余载,在和中医结缘一生的岁月里,潜心耕耘杏林数十年,临床实战治愈成千上万的患者,包括诸多让大医院和专家教授们束手无策的疑难绝症,如胰腺癌、肝癌、软骨癌、乳腺瘤、尿毒症、膀胱癌、肺癌、肾衰竭、中风、偏瘫等,建树颇多。经过中华传统医学的启蒙、学习、从业、治病、解惑、思虑的历练,如今他虽然七旬有余,但精神矍铄,仍以关注中华医魂重铸、复兴中医中药为已任。让我们一起走近薛应中,聆听他分享中医人生的思考。

8-19122012050O44 (1).jpg

采 访:您从事中医大半生,怎么看待中医药这个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

薛应中:我伯父是老中医,从小我就在一边看伯父熬膏药、配方子,给他打下手。大一点了就开始背诵各种传统医书,到现在仍能朗朗上口。1966年,我先后去拜访了铁路中心医院的著名针灸专家闫庆瑞大夫、西安中医医院的郭命山大夫。这两个人都是很著名并且有卓越绩效的大夫。在60年代备战备荒时期,我还有幸见到周总理曾接见过的陕西中药名家王家成老师。后来,组织上派我去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三年,然后又到西安铁路医院、西安中医院、纺织医院学习、实践。1973年,我通过全国卫生系统的考试考核,被正式调到单位医务所任职。

总的来说,我的一生都处于中医中药的环境里,用纯正的中医手法治病,用精选的中药为病人解除痛苦,眼看着一个个的病人康复,疗效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也给了我最大的自信。在中医药的从业路上,我的心理一直是非常笃定的、坚定的,并没有什么巨大的转变、一再怀疑、反复动摇的过程。

当然几十年来,也遇到了不断会有人质疑中医,还有几次成气候的废止中医浪潮等,但对我来说,有半生治病救人的历程,有成千上万患者的良好反馈,无论是医德还是医术都无愧于心,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8-1912191000511V (1).jpg

薛应中(左)回诊患者

采 访:您心目中,一个好中医的标准是什么?

薛应中: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说说不合格的中医是什么样的。

我有一些中医同行,整天在各种场合台面、各色媒体中风风光光,口若悬河,能言善道,然而,实际水平上却停留在防病保健的层面,一到危重急症就不敢上前了。

从全国的情况看,还有许多中医满足于调理一些慢性病,病情稍重,马上建议患者转西医治疗,当然可以理解,这样责任似乎可以少担一些,但长此以往,治疗急性病、危重病的经验从何而来?中医治疗急病重症的手段又如何发展?

第三种,就是“打着中医的牌子干西医的事”,诊疗开药全是西医,或者用西医药理学来指导中药治疗。这样的中医,就算他把中医药的理念“宣传到天上去”,长期来说,不但对中医药的健康发展于事无补,还把中医变成了伪中医的“替罪羊”。

类似这样的中医,会使病人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度越来越下降,也使越来越多的中医人对自己的事业产生怀疑,最后连自己都不相信中医了。

我一生的目标是做个好中医。一个好的中医,首先,关键在于有拿得出手的疗效,有中医临床上的真功夫。他能脚踏实地,不急功近利,能够真正发挥着中医“治未病”“治慢病”的特色。患者在他这里看过病后,几乎全家人和周围的人们都从此开始相信中医,甚至再也离不开中医。这样的必定是好中医。

其次,病人患者有被尊重、被接纳、被融入的感情需求。好的医生能被病人当做家里人、知心人,在询问病情中,也会关心患者家里的情况,生活工作压力等等,就像朋友间的嘘寒问暖,对病程长的患者,还会回访走访。要治病,先做人,中医是一种独到而且内涵丰富的境界,有其独特的治病方式,需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体验中得以升华。

再者,如果能够报以病患一片热诚,有求必应,不计较报酬之多寡。每至贫家,往往不收诊费,且常备方药相赠。无论昼夜寒暑、饥饿疲劳,都一心赴救,不敢有丝毫耽搁。不问贵贱贫富,不论关系亲疏,恻隐之心和同情之心如出一辙。接诊患者,不避污秽,不嫌繁琐,一律认真诊治。不定时间,随到随看,病家方便,自己才心安。每遇穷苦病人,常解囊相助。不瞻前顾后,不自虑吉凶,每遇棘手之症,总能迎难而上。

当然,这已是名医大医的标准了。不过中医整体医德较高,这也是事实。

8-191219100134150.jpg

薛应中(前右)送医进窑洞

采 访:您在长期的从医生涯中感受到的中医是一种什么文化?

薛应中: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医是最适当对外传播和输出的,对比武术、书法、艺术(京剧)等,我认为中医是最能代表中华国粹的,也是因为它很实用。

中医的文化特性,比较重要的有两点,第一点,中医讲求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经络、四肢百骸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以,中医注重人体与环境的整体性。第二点,中医之长在于辨证,因人、因时、因地、因症制宜,善抓主要矛盾,它不像西医那样分工精细,也就不会轻易失去整体的领悟和把握。一个好的中医,必然是一名全科的医生。

和西医做个比较,西医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病”本身,他们所关心的,仅仅是生理功能,但患者是一个“人”,这一点经常被忽略掉了,而这对病人的康复来说,恰是至关重要的。况且,作为医生,目的不单是治“病”,还应该包括了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疾痛、心里负担。这是一个整体观念的不同。

中医文化里面,有天文、地理、物候、社会、心理等多门大学问。德国有个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叫满晰博,他说:“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这个断语,我觉得是比较准确的。

8-191219100210955.jpg

薛应中(右3)接受“一带一路五周年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突出贡献奖”颁奖

采 访:请您介绍从医以来,做过哪些免费治疗、义诊和捐助病人的善举。

薛应中:这个,实实在在的说,想不清也数不清了。

我从七十年代开始,就坚持九年义务为患者上门送医,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给了病人。这件事如果不是被后来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晏朝和《西安晚报》总编马师雄发现,并在《西安晚报》头版头条报道,单位和很多朋友都不会知道。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单纯,就是一心要做人民群众的好医生。

九年时间,不断有患者上门送礼表达心意,没有七百人也有五百人,全部被我婉拒了。我主动上门为患者治病,还不计报酬,并且给自己规定了“四不”:不收礼,不吃饭,不抽烟,不喝酒。被治好的病人心里过意不去,说治好了大病连饭也不吃一次。我就告诉他,你的病好了,能工作了,我比什么都高兴。

我今年77岁了,现在除了要完成西安、咸阳两处排得满满的预约诊疗,每周四都要到延安出(义)诊,头晚西安下班立即出发,次日看完病再返回,已经坚持两年多。

行医几十年间,我遇到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经常免费诊治,这个根本就无法统计了。包括一些大病重病患者,包括被抽骨髓检查二十余次的申攀,家人为了给孩子治病,已经将借亲戚朋友的27万全部花光,负债累累,我都给他们免费救治,复诊时还要带些营养品。医者父母心,做为一个中医生,我一辈子都是这样过来的。

8-1912191002445G.jpg

薛应中(后右2)利用业余时间在陕北为患者义诊

采 访:医生与病人是治病救人、解除病痛的两个对立与统一的主体,您怎么看待这两者的关系?

薛应中:人体千差万别,即便同样的疾病、同样的治疗方法,结果也未必一样。患者有时不理解医学的复杂性和风险性,这是我国现在医患纠纷日渐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病人信任医生,医生就会更愿意为病人冒险,救治的成功率自然就高。如果医生一边全力为病人救治,一边被病人的不信任弄得凉了心,甚至还担心被指责和敲诈,这时瞻前顾后,当断不断,反倒容易出现失误。

医生要对患者付出真情,患者也要对医生捧出真心。医患之间,信则两利,疑则两伤。惟有相互尊重、相互珍惜、相互信任,才能战胜疾病。我治过不少病人,明明有效见好,病人家属却因病人病情好转,就把生的希望又转投给了他们心底更信任的“权威医院”,以致后来再无力回天。病人家属是医患关系的重要一环,我希望全社会都应树立起尊重医学、信任医生的良好风气。

8-19121910033I18.jpg

薛应中(后右1)在接诊患者

采 访:作为老中医,您对于现在的病人最想“警示”什么,请讲讲他们的故事。

薛应中:面对疾病,病人四处寻医问药、企图多加几层保险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选对方式。

多年以来,我见过很多病人,病急乱投医,医生随意用药,滥用毒副作用较大的治疗方法,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本来可以延长生命,却非要动不合理、不必要的手术,让病人元气大伤;本来为提高疗效而加大剂量,却对人体构成了致命性的伤害;手术后本来可以悉心调养,却为了消灭体内残存的癌细胞而进行化疗,结果边化疗边出现复发和转移;为了减轻痛苦,却因治疗的毒副作用又增加了新的痛苦;本想是要健康,却手术、放疗、化疗一起上,结果病人死亡得更快……血的教训比比皆是,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

尤其是手术,其实和车祸一样,都极大地改变着人体原有的气血运行方式。可如今手术使用的如此随意和频繁,最终会使气血在人体里的流转变得滞涩,更不消说当人的身体器官被随意切割,气血伤害太甚时,人体内神奇可贵的潜能就被大幅透支;所以我们的患者,在医生告之要手术前,一定要慎之又慎。

采 访:您认为在认识、理解和选择中西医的方面,需要什么样的态度?

薛应中:其实好多病都可以用很寻常的方法来医治,然而一有普通病就到医院去看,往往与其说是去治病,不如说是去遭罪,甚至是接受宰割。

在诊断上,不少疾病试遍现有的高级、精密仪器,然而其检测结果往往仍令人说不清道不明。

在费用方面,近几年来医疗高费用不断攀升的现象太多了,昂贵的检查费和药费,让病人越来越觉得“生不起病”。一些新特西药价格到了离奇的地步,但疗效却不明显,许多患者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最后还是一场空。

有的患者还经受了炼狱一样的折磨,病未见好,副作用却“影响深远”,一次给患者造成的伤害可能就永远无法恢复,化疗药物仅注射一次就出现脑损害而变为痴呆或导致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并不罕见。

这就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不要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想起中医中药,而是要在治疗早期,就选择最合适的时机介入。中医药自古有“简、便、验、廉”的评价,以低副作用控制病情,在一些重大疾病、疑难杂症方面,有着西医难以达到的作用,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疗效还明显优于西医。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

8-191219100612O2.jpg

薛应中(中)为习近平入党介绍人梁玉明诊治

采 访:您怎样看待中医中药的现状?关键问题在哪里?

薛应中:中医中药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处于被挑剔被审视的地位,我见过农村的老中医,多年来一直为十里八乡的乡里乡亲看病,半辈子口碑都好,当然没有什么职称,无论治好多少人,一直在担心正常的行医会招来官司,承担莫须有的责任。他们中真有人被撤销执业资格,丧失了行医资格,甚至被处罚款和没收药品。

这是民间的情况,在一些大城市的中医院里,也都是用管西医的方法管中医,中医的脚不得不穿上西医的鞋子。

关于中医,日本把《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200多个方子,开发成汉方药,行销世界。而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方子,如果想做成中成药,必须像研发新药一样从头再来,人吃了不算数,还得做动物试验,让小白鼠点头。

关键的问题在于:西医不顾中西的发展规律在管理中医。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了。

采 访: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时代的急速变迁中您如何看待它的传承与光大?您带徒弟吗?

薛应中:学习中医,就是要掌握过硬的临床技能,能够综合望、闻、问、切等多种诊断方法获得临床信息,理性分析人体的病变,做出正确的诊断。

目前中医教育,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中医学生的外文和计算机水平都很高,却读不懂《本草纲目》的《序》。没有通读过《黄帝内经》的中医大学生甚至硕士生、博士生大有人在。很多学生读不懂《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中医硕士、博士到临床上不会用中医看病,已不是个别的现象。

不少中医药大学生入学两三年后,依然不辨“阴阳”、不懂“五行”,较难接受中医学知识体系,进入不到应有的学习状态,甚至还有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这样的西化教育,有人称之为“中医的掘墓人”。

我个人的想法是,要允许老中医带徒,要允许民办中医院校的存在,允许其毕业生行医,要发挥民间办学复兴中医药的积极性。在民间,大致估计,目前我国还有15万没有行医执照的中医。他们是有师承的,即便看病疗效好,或有一技之长,但因为没有文凭,不懂西医,不会外语等,拿不到行医执照。民间中医在保留中医特色和精髓方面是有功的,应该允许他们以及所有执业中医带徒,至于徒弟能否有行医资格,应该由师父说了算,由国家考察其疗效。

8-19121910042WR.jpg

采 访:现在国家启动大健康行动,对我们中医行业有什么影响?

薛应中:这几年我到国外,发现中医有了越来越高的认知度和赞许度。尤其现在,中医进入国家顶层的规划层面了。这是最令人高兴的事。这个高度,十几年前基本上不敢想,也想象不到。我们这几十年,自己不尊重中医的医学地位,不重视中医的发展,甚至还有人把中医置之死地而后快,究其根本,就是出自文化上的自卑感。

现在,中医药有了六个突破性的新面貌:1、政治层面上的国家主导。2、经济层面上的国家财富。3、文化层面上的国家符号。4、外交层面上的国家名片。5、学科层面上的国家战略。6、法律层面上的国家保障。

可以想见,中医药确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了。对我们中医行业最大的影响,我估计是中医药服务领域将有更全面的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会显著增强,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可能做出更大贡献。我相信,中医的理念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并重新开始塑造当代中国人的健康观念。

与马加斯加政府官员合影

采 访:请您谈一谈对中医中药行业发展前景的展望。

薛应中:我出身民间,一辈子为普通百姓看病,以我的体会,中医真正的希望,还是在民间。希望我们有关部门能够切实地落实中央精神,能够不变调,不走样,尤其是用西医来规范中医、让中医屈从和适应西医,让中医中药变得不中不西,不伦不类,这样的事情再也不要发生了。最起码,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真正地降低执业门槛,为民间中医的发展与传承出一点力。

中医自己也要争气,中医最大的危机不是发展,而是传承。在当下,新一代的中医如果自己不争气,不需要被西医排挤,自己就会在时代的边缘快速被淘汰。最争气的办法就是用疗效说话,自带传播,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深入人心。

(鸣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协助采访)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关注养老网 www.guojiayanglao.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大国名医】薛应中:我们如何面对“甲流”

    最近不少学校、托育机构出现集中发热等聚集性疫情,引起社会关注和家长们担忧。有的孩子高烧不退,烧到40℃,半夜去了急诊。有的吃了奥司他韦也不管用,高烧一直不退,吃了一天半最后还是住院。很多患者问我,是不是免疫系统这个城堡已经被新冠开了口子?

    2023-03-14 20:03:28

  • 一生大医 初心难改(之十四)——薛应中中医药救治膀胱湿热症疾患的实践与启示

    【健康资讯】一生大医 初心难改(之十四)——薛应中中医药救治膀胱湿热症疾患的实践与启示

    薛应中先生秉承了古代医家对病机病理极为敏锐的辨识与追溯能力,又能牢牢把握治病的方向和主动权,以轻剂治重症,疗效往往立竿见影,令人称奇。我们今天再看最近一例一剂见效的医案,这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治疗棘手、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疾病:膀胱湿热症。我们先看来自患者家属的自述。

    2021-01-06 19:01:40

  • 一生大医,初心难改(七)——薛应中大夫中医药救治“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实践与启示(七)

    【中医药】一生大医,初心难改(七)——薛应中大夫中医药救治“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实践与启示(七)

    我们周围有个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常规体检后发现自己有“甲状腺结节”,严重的就做手术;不严重的也是如鲠在喉,忧心忡忡。作为全国知名的中医专家,薛应中医治过不少甲状腺结节这种疾病,作家李书亚曾采访过好几位被薛应中治愈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商界人士,因尊重保护个人隐私意愿,本文未过多举例。陕西患者田信军是一个很有典型意义的案例。

    2021-01-06 19:01:04

  • 薛应中:无愧于心的中医人生

    【健康资讯】薛应中:无愧于心的中医人生

    “秦地无闲草,自古多名医”。十三朝古都的西安,既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发祥地,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享有“药王”美誉的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历代名医辈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古往今来,古城内外涌现出无数术精德高的中医名家,用精湛的医术、确凿的实证、温厚的善举,让世人见证着中华传统医学的伟大与不朽,赢得百姓的尊重与爱戴,口口相传。

    2021-01-06 19:01:04

  • 一生大医,初心难改(六)——薛应中大夫中医药救治“新生儿出血症”患者的实践与启示

    【中医药】一生大医,初心难改(六)——薛应中大夫中医药救治“新生儿出血症”患者的实践与启示

    薛应中大夫虽已年过古稀,至今仍在全负荷应诊。不管多累,他都会坚持将病人诊完。有时很晚才回到家里,尚未坐定,又有病人登门求医,只有立即诊治。送走病人,正欲就餐,又有病人进门。几十年来,薛大夫的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对这种情形早已司空见惯,老一辈中医的高尚医德医风也由此可见一斑。

    2021-01-06 18:01:48

  •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2023年5月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家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参展,共襄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计。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年,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TenthChina(Beijing)InternationalAgedindustryExpo,定于2023年08月28-3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再次盛大举办。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涉及方方面面。这部蓝皮书重点选取两个主题:一个是“健康老龄化”,一个是“积极老龄观”。这也构成了这部蓝皮书的鲜明特点。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蓝皮书旨在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实施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老龄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智库理论和经验参照。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而至死亡。

    猜您喜欢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682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190061号

    Copyright © 2016-2023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