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健康中国(2016年度)公益传播先进组织 大国养老

国人心理六大变化

2020-11-10 12:35:59   来源:生命时报 浏览:115
过去半个多世纪,国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心理与行为方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科学进展》杂志刊登最新回顾性研究,揭示了50年来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变动不居的时间里,每个人身上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过去半个多世纪,国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心理与行为方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科学进展》杂志刊登最新回顾性研究,揭示了50年来国人心理与行为的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变动不居的时间里,每个人身上都被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

变化趋势有喜有忧

论文首次对几十年来心理学视角下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整理和介绍,探讨了中国人在十多个方面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包括文化价值、人格特征、自我建构、人际信任、幸福感、情绪、动机、关系、心理健康以及其他社会态度和行为等,由此勾画出国人心理的变化趋势。

现代性增强,传统性降低。一方面,现代社会广泛流行的个人主义日益盛行,传统的集体主义相关价值日渐衰落;另一方面,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的人格因素,如人情、面子、关系等水平降低,而多元、开放、包容等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格因素水平上升。

负面情绪普遍上升。诸多研究发现,国人负面情绪体验显著增加,尤其是焦虑、抑郁、孤独等负性情绪在青少年和老年人中都有上升。

生活满意度先降后升,但不同人群变化模式不同。调查发现,过去几十年国人的生活满意度呈现U型变化轨迹。上世纪90年代有所下降,2000年后开始回升并延续至今。

人际信任总体下降,社会支持变低。历史数据表明,国人的一般信任水平曾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平,近年来一些研究却发现,信任缺乏已成为当下中国面临的危机之一。

性观念越来越开放和包容。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性相关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的权利和自主意识大大增强,是否结婚或离婚更取决于个人意志;传统贞操观念变淡,强调女性平等;各种非传统性行为增多,比如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同性恋等。

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稳中有升。一项整合5465项研究、涉及400多万人的分析表明,国人心理健康整体上稳中有升。对2001~2015年大学生的研究也发现,其总体倾向用积极方式解决问题。

三个危机需要警惕

国人心理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收入大幅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到位,这让国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更加稳定,也更具包容性、自信度和开放性。比如,当代青年人更重视外出旅游等精神消费,这与他们父母崇尚节俭、重视实用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此外,生活满意度的变化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较大影响。90年代,一代人在经济高速发展中遭遇下岗潮,失去安全感后,出现生活满意度的下降;2000年后,随着就业率回升和市场经济持续上升,人们的幸福感水平也得到提升。

总体而言,社会变迁引起的国人心理变化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一些危机。

社会信任危机。有研究者认为,市场化可能是导致国人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原因。张侃说:“四五十年前,人们生活圈子小,人与人之间置信度高,但现在每个人都可能和上千个人打交道,稀释了人际关系的置信度。”诸如信誉机制缺失、收入差距增大、社会不平等加剧等市场化相伴因素,以及潜规则盛行等也会导致社会信任感下降。

心理健康危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全社会的心理问题都在增加,目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发生率在17%左右,这与寿命延长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变化有关。堪称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会对人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巨大冲击,并带来诸多压力。

道德滑坡危机。张侃说,人们在性观念上的开放,体现了社会进步带来的包容性的增加,这是好的一面;但同时,不加控制的性开放也易导致人际关系、情感关系陷入混乱,造成家庭忠诚度降低,性疾病传播风险增加。

变化中守住内心宁静

张侃认为,国人半个多世纪的心理巨变,与全球趋势是基本一致的:个体主义不断增强,集体主义不断式微,这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因为一个健康社会的最好状态就是,既满足个人心情需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集体意志。可以预期,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今天,多元文化互动与并存将是未来世界的基本特色。

新研究所揭示的国人心理和行为变化规律,也对中国当下和未来的国家建设、国民身心健康及幸福感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增进不同群体的了解。张侃说,虽然如今人与人沟通更加便捷,但了解和理解却并未明显提升。包括国与国之间、多数族群与少数民族之间,乃至普通人中不同阶层、不同职业间的理解都需要加强。

消除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歧视。陆林认为,当前社会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接纳度和包容度仍不够,在很多国家,得了抑郁症与患上其他病没什么区别,但我们对抑郁症患者却会另眼看待,这导致抑郁症主动治疗率很低,仅不足30%。

加强心理学科和队伍建设。社会心理问题的持续性增加,使得精神心理医生和专业人员匮乏问题愈加凸显。陆林说,我国儿童精神科医生的数量尤其不足,全国还不到500人。现阶段应加大心理医师队伍的培养,在社区、高校、企业等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队伍。

每个人都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但人们心理的转变速度常常跟不上时代变迁。从发展角度看,目前的社会心理问题只是暂时的,是前进中的曲折,应始终保持积极心态,无论社会如何变,都要努力提升自己。张侃说,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名言可以借用在这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同时,始终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发挥集体主义精神,为社会多做贡献,不能一味索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部世界变动不居,但内心世界要追求稳定和安宁,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不要因为外界很小的变化,造成心情的大起大落。▲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关注养老网 www.guojiayanglao.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热点动态】「水城区」双水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切实关爱老年人心理健康

    为贯彻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及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干预,近日,双水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健康知识咨询及健康促进与干预健康知识讲座等系列活动。

    2021-01-19 18:01:10

  • 【大国养老】舒心畅怀,让养老无忧(民生视线)

    据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老龄化进程与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几乎同步,流动老人和留守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面对身体衰老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021-01-08 18:01:11

  • 【健康资讯】浅谈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度过晚年生活,已成为老年人心理护理的重要内容。

    2020-12-10 13:12:54

  • 中国式养老之困:心灵孤单谁来关注?

    【大国养老】中国式养老之困:心灵孤单谁来关注?

    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的程度正在不断加深。

    2020-12-07 20:12:51

  • 【食药安全】吃降压药 最忌讳这三件事

    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声杀手”,严重者会诱发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周围动脉疾病、中风等并发症,是全球脑卒中、心脏病和肾脏病死亡的最大独立危险因素。

    2020-11-26 19:11:31

  •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2023年5月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家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参展,共襄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计。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年,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TenthChina(Beijing)InternationalAgedindustryExpo,定于2023年08月28-3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再次盛大举办。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涉及方方面面。这部蓝皮书重点选取两个主题:一个是“健康老龄化”,一个是“积极老龄观”。这也构成了这部蓝皮书的鲜明特点。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蓝皮书旨在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实施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老龄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智库理论和经验参照。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而至死亡。

    猜您喜欢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682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190061号

    Copyright © 2016-2023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