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健康中国(2016年度)公益传播先进组织 大国养老

你是否愿意分餐而食——疫情之下中国家庭用餐方式调查

2020-04-08 17:54:27   来源:新华社 浏览:6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许多人“锁”在了家里。工作、生活、学习……以往分散各处的场景,都集中在一个屋檐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许多人“锁”在了家里。工作、生活、学习……以往分散各处的场景,都集中在一个屋檐下。

随着疫情发展,一个话题逐渐热了起来,或者说,重新热了起来——在家吃饭,分餐还是合餐?新华社记者对此进行调查。

家庭分餐又“热”起来

西兰花炒木耳、煎带鱼、拌凉菜……跟往常一样,长春市民孙晓惠中午给家人烧了几道菜。不同的是,以前一个盘子一整道菜,如今一个盘里分四个格子,一个格子装一小份菜。

疫情发生后,社会各界关于分餐制的讨论越来越多,单从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等病菌通过餐具、唾液传播角度看,分餐比合餐更为合适。孙晓惠认同这个道理,于是从网上买来了分餐盘,撤掉了以前的盘子,开始“分”起来。

“过去家里经常会剩菜,现在剩下的菜越来越少。”经过分餐后,孙晓惠发现意外收获,由于更精准地掌握了家人食量,还避免了浪费。

在山东济南,考虑到家中孩子年幼,更容易感染病菌,市民张雅萍一家也在疫情期间选择分餐,至今已经坚持两个来月。

“分餐可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还可以合理、定量搭配,保证营养又不浪费,能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她说,眼下多数家庭有较长时间居家生活,正好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帮助孩子从小树立分餐意识,带动家长、老人养成分餐和使用公筷的习惯。

家住北京西城区的陈女士则告诉记者,之前家里都是合餐,疫情以来看到专家倡议后改为分餐。“我们不仅碗筷各用各的,连洗碗布都区分了,现在这样吃饭也没觉得有什么别扭的。”

实际上,这不是家庭分餐第一次成为热点。早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社会就曾兴起分餐热。只不过,这次家庭分餐引起的讨论,似乎比上一次更为热烈。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支持分餐制”“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宅家吃饭你会用公勺公筷吗”等话题引发亿万网民持续关注讨论。

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倡导分餐。在山东,10部门联合发起“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文明实践活动,提倡家庭聚餐使用公筷公勺;在浙江,3月起已选定试点先行示范,并于6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公筷公勺……

“分”的势头在上升,“合”的声音也不弱

对于家庭有没有必要分餐、具体分到什么程度、分餐后怎么办等话题,不少人也给出他们的顾虑和担忧。

“包括两位老人在内,我家六口人在一起生活。”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姜女士跟记者吐苦水,“吃饭的时候,5个人都分餐,但我爸就是不肯分,我们也没办法,只好用半拉子的分餐制了。”

这是个例,却不是孤例。记者在江西、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调研发现,部分家庭中的老年人由于长年累月习惯于合餐,一时半会儿不想改、不愿改,一起生活的子女也不好意思硬要他们改。“分餐有些生分了吧”是记者经常听到的话。

而对于部分年轻的“一家三口”来说,孩子通常有专属碗筷,小两口再分餐而食似乎显得有些多余。

另外,采访中不止一位在职女士提醒记者,家庭分餐还有一个现实话题要讨论——分餐后要洗的碗筷必然多了,而且不是多出一份公用碗筷,是每个人都可能多出一副碗碟,谁洗?

一位杨女士甚至调侃道,推行家庭分餐制的话,是不是也得推行碗筷分洗制?

家庭分餐,东中西部有差异,城乡之间也有差异。记者在多地农村调研发现,不少人要么没听过分餐制,要么偶尔看到一些相关资讯、直接略过,要么不想做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之积极性不算高。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56个民族饮食习惯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个民族内部,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家庭之间,就餐方式也各不相同,这是中国的国情。

因地制宜、稳妥推进

一家人吃饭,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分餐还是合餐,本身谈不上孰对孰错,关键是家庭成员都要养成文明、安全的就餐习惯。

为了让老百姓餐饮习惯更加卫生健康,各地正试行有针对性的方法,业内人士及相关专家也给出不同建议。

江苏一方面通过发布公筷公勺文明用餐倡议,倡导餐饮企业在餐桌上放上公筷公勺;另一方面,推出“位上菜”春季美食发布,即按位上菜、一人一份的菜式。

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费勇认为,当前不宜全国各地一哄而上、用力过猛推动分餐制,推广公筷公勺是一种相对稳妥的方式,也是合餐制的一种进步。

“但是公筷的推行需要大家养成这一习惯,很多人在吃饭过程中会忘记使用公筷,影响效果。”他说。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认为,推广家庭分餐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进而逐渐使人们养成在各种场合分餐的习惯。目前推行公筷公勺制,是低成本高效率保证餐饮卫生健康的有效之举,可操作性更强。如果公筷公勺得到有效推广,成为普遍的饮食习惯,可以再逐步向分餐制靠拢。

分餐还是合餐,并不是一成不变、更不是一念之间的事,它受许多因素左右,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日积月累,便形成了习惯。业内人士建议,从长远看,分餐应该是主流,但要因地制宜、稳妥推进。(参与采写:孟含琪、陈国峰)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关注养老网 www.guojiayanglao.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会议会展】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5月5日,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式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2023-05-09 21:05:26

  •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会议会展】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2023年5月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家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参展,共襄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计。

    2023-05-09 13:05:09

  • 【智库观】世卫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卫生组织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

    2023-05-06 16:05:49

  • 【健康园区】鼻咽癌三个问题有了“中国解法”

    一束束射线看不见,却能量巨大,可以杀死癌细胞,但如果照射到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就会对机体带来损害。十几年前,近一半的鼻咽癌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会出现张口困难、颈部活动受限等困扰。如何对这种隐藏在鼻腔里的肿瘤进行精准放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2023-05-05 16:05:41

  • 【智库报告】综述:中国抗疟力量和经验惠及非洲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疟疾仍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去年12月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2022》,2021年全球84个疟疾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疟疾病例数达2.47亿例。

    2023-04-27 14:04:23

  •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2023年5月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家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参展,共襄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计。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年,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TenthChina(Beijing)InternationalAgedindustryExpo,定于2023年08月28-3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再次盛大举办。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涉及方方面面。这部蓝皮书重点选取两个主题:一个是“健康老龄化”,一个是“积极老龄观”。这也构成了这部蓝皮书的鲜明特点。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蓝皮书旨在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实施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老龄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智库理论和经验参照。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而至死亡。

    猜您喜欢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682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190061号

    Copyright © 2016-2023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