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健康中国(2016年度)公益传播先进组织 大国养老

江南文化为何善于抢抓历史机遇

2019-08-06 13:03:04   来源:解放日报 浏览:73
历史上,在江南文化的引领下,长三角地区逐渐走向人文昌盛、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与扬弃,江南文化已发展成一个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区域文化系统,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与内在根因。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曹伟明

长三角地区不仅地域相连、民俗相近、人缘相亲,而且文脉相通、水脉相涌、血脉相连。

历史上,在江南文化的引领下,长三角地区逐渐走向人文昌盛、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与扬弃,江南文化已发展成一个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区域文化系统,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与内在根因。

从自然特性来看,江南文化是一种灵动的水文化。孔子曰:“知者乐水。”江南文化中,灵活善变、机智敏捷是水文化的充分体现。天然的湖光水色、优美的水乡环境,传递出江南人热爱自然、师法天地的本性。同时,江南文化吸纳和继承、创新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为长三角地区的融合转型、发展创新提供了智力和动力。这种通达善变、顺应潮流的特性,有助于扬长避短、把握时机,有助于走出变幻的迷津、跻身时代的前列。

新时代,研究江南文化、传承江南文化、弘扬江南文化必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这里,我愿意进一步梳理江南文化特别是水文化的特征、内涵,以期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富有鲜明的特色、深厚的底色和耀眼的亮色。

江南地区以太湖为核心、大海为依托、运河为通道、长江为走廊,和水相依,与船相伴。从远古时代的独木舟到三国时代的战舰,从小巧玲珑的乌篷船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江南地区的先民创造了千姿百态、奋进拼搏的舟船文化。

从崧泽古文化遗址上出土的粳、籼两种水稻谷种来看,上海先民已将野稻驯化为稻种,并积极运用石犁、石耘等耕耘工具,构筑起运粮船络绎不绝、一派繁忙的景象,更让一座座历史文化名镇应运而生,展现了水稻文明的五彩缤纷。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江南地区与东南亚、阿拉伯地区有着密切的往来。同时,发达的河运、海运进一步造就了经济巨镇、贸易大镇,吸纳了各地的优秀人才和文化成果。在融合与转化中,江南文化也得以传播和辐射四方。

江南人乐于亲水、善于治水、巧于用水。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走一条激活江南文化基因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道路,让长三角地区成为文化的高地、人才的天地、创业的园地、创新的基地、旅游的胜地。

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构筑安居乐业的富饶之地

综观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历史,无论是河姆渡、马家浜还是崧泽、良渚古文化,都可以发现水文化带来的众多恩泽。

第一,河网密布的水环境造就了永不停息的舟船文化,形成了江南人对水征服、与水拼搏以及冷静、机敏的性格。

江南地区以太湖为核心、大海为依托、运河为通道、长江为走廊,和水相依,与船相伴。舟船是古代江南地区的重要交通工具。从远古时代的独木舟到三国时代的战舰,从小巧玲珑的乌篷船到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江南地区的先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造船、划舟,创造了千姿百态、奋进拼搏的舟船文化。

上海地区最早的港口——青龙镇,就承造了不同用途、不同型号的各类船只,包括具有防御功能的青龙战舰、装货物的货船、摆渡用的渡船等。各类船只如粮船、水驿船、小划船等一应俱全,甚至对木材、桐油、黄麻、铁钉、桅、篷、锚、绳等船上各类用具都有专门的材质要求和工艺规定。

先进的造船技术、专业的工匠精神,为海运、漕运和河运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证。可以说很长一段时间里,江南地区的造船技艺处于领先地位。

第二,河网密布的水环境造就了富饶的水稻文明,构筑起安居乐业的富饶之地。

江南地区的远古先民善于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把丰富多样的水资源用到极致,有力地推动了文明发展、社会进步。从崧泽古文化遗址上出土的粳、籼两种水稻谷种来看,上海先民已将野稻驯化为稻种,并积极运用石犁、石耘等耕耘工具,充分展现了开拓进取、辛勤耕耘的精神。加上水井的发明、田山歌的创造等,进一步丰富了江南稻作文化。

这一切,构筑起运粮船络绎不绝、一派繁忙的景象,形成了以稻米为主集散地的各大码头,更让一座座历史文化名镇应运而生,展现了水稻文明的五彩缤纷。

第三,河网密布的水环境激活了江南人的聪明智慧,人们不断改善饮食结构,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渔文化。

无论是河姆渡遗址,还是崧泽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鱼骨针、石网坠以及青鱼、鲤鱼、鲙鱼等鱼类骨骸。这说明,江南地区的先民不仅从事捕猎、农耕、饲养家畜等劳作,而且还尝试依靠独木舟、水筏等在水上从事渔业生产。

同时,长三角地区的地理名称、民间传说亦常常涉及各种鱼类,如“金牛湖”“放生桥”“白鱼潮”“摇快船”等。水产、水生、水植的丰富多彩,让江南人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第四,河网密布的水环境养成了开拓奋进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品格。

在长三角,水文化的发达不仅表现在内河方面,而且反映在对外贸易的港口上。青龙镇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唐宋时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江南地区与东南亚、阿拉伯地区有着密切的航海联系和贸易往来,促进了东西方货物乃至文化的交流。

同时,发达的河运、海运进一步造就了长三角地区的众多经济巨镇、贸易大镇,吸纳了各地的优秀人才和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完善江南文化。在融合与转化中,江南文化也得以传播和辐射四方。

形成一批工商业集镇,涌现一群实业救国人士

梳理历史文化可以发现,每当发展机会来临,长三角地区的人们总是能够抢抓机遇、顺势而为。这种机智巧思、灵活善变的文化基因,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江南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持续流动的进程史。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如何发掘好传统文化的精神智慧、激活江南水文化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传承好因地制宜的生态理念。

古往今来,长三角地区的不少城镇依水傍水、宜居宜业。由此,先民们最先发展农田水利,并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实施“五里七里一纵浦,七里十里一横浦”的规模化农田治理,让农耕文明在发达的水利建设中达到巅峰。

同时,江南人利用自然优势,创造了“江南熟,天下足”的辉煌成就,使稻作文化充满水性和诗性,又富有浪漫气息。特别是,由稻作文化衍生出来了田歌、昆曲、沪剧、越剧、淮剧和扬剧等众多优秀文化产品。

第二,传承好道法自然的工匠精神。

江南地区的古典园林,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苏州,唐宋时期走向繁荣,明清时期达到极盛,不仅数量多,而且艺术水准高。

江南园林遵循道法自然、追求情境融合,形成了园外有园、景外有景和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鲜明特色,在有限的园林中充满着灵气和生气,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一精致高雅的工匠精神与追求卓越的人文气质,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第三,传承好共同的民俗基因。

长三角地区同风共俗,人们具有共同的心理和心态。例如,生产习俗中对丰收的祈求,生活习俗中驱邪避灾的祈望,丧葬习俗中祖先崇拜的观念,以及岁时习俗中对自然、神灵的崇拜,等等。

这些民俗基因,衍生了不少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既是共同的历史记忆,又是文脉传承创新、文化共建共享的基础。

第四,传承好生态伦理的精髓。

在江南地区,诸如“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以及众生平等、万物和谐的生态伦理深入人心。它不仅书写了人心安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而且造就了信义仁智礼的品德、规范了社会关系,有力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文明程度。

进一步来看,江南文化还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回顾历史,在魏晋南北朝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之际,长三角地区抓住机遇,开垦土地、种植水稻、养殖桑蚕并大力发展丝织业和贸易;随着大运河的开通,长三角地区与海内外的联系更加紧密,杭州、苏州和扬州等随之成为经济枢纽城市;从唐代的“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到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江南最终成为全国经济的翘楚。

到了明清时期,长三角地区率先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一批富有名声的工商业集镇,涌现了一群富有名望的实业救国人士,更是一举创造了上海滩“冒险变通”的创业奇迹,积淀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文化特质。

当前,长三角地区依然需要培育和吸纳富有才情、勇于创新的各类人才,依然需要着力于成为经济贸易的码头和文化发展的高地。

要有文化自信和自省,不断提高生产创新能力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江南文化可以为区域联动发展和生态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动力保证。具体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力:

一是形成高度的融合力。

作为一种尊重自然、富有特性的生态文化,江南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新形势下,我们既要有自信,又要有自省。在激活江南文化的智慧基因基础上,要特别注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生态文明意识,更新人们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走出一条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生态和谐、文化共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提高卓越的创造力。

历史证明,长三角地区只要有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便能创造出辉煌的成就:经济上,从“无积聚而多贫”到国家的财税支柱;文化上,从蛮夷之邦转变为文化渊薮之地……这一勇于创先、开拓奋进的底色,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我们要在协同、协作和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共建、共有、共享,形成不可阻挡的发展合力。

三是激发强大的竞争力。

江南文化要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高地,需要进一步激发江南文化的认同感,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产业体系,强化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同时,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为引领,加强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协同、发展协同,加快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四是提升非凡的应变力。

要进一步激活江南文化求新求变、顺应潮流的文化基因,以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平台为抓手,强化各类资源的功能配置,搭建高水准的经济贸易开放平台,推动各类产业园建设与产业梯度转移,发挥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一个重点是,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非凡应变力的跨国企业和创新集团,以点带面提升长三角的国际竞争力。

五是强化持续的创新力。

要引领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无缝衔接、运作高效的公共服务网络,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作,建设美丽的长三角、诗意的长三角。

总之,水既是江南文化的灵魂,也是江南文化的源泉。江南人乐于亲水、善于治水、巧于用水,江南文化贯通着生态诗意的水脉、海纳百川的城脉、大气谦和的人脉、开明睿智的文脉、追求卓越的创造力之脉。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走一条激活江南文化基因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与更新城市文化肌理的道路,让长三角地区成为文化的高地、人才的天地、创业的园地、创新的基地、旅游的胜地。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关注养老网 www.guojiayanglao.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打造养老服务新样板 盈康护理集团揭牌文化养老基地

    【养老品牌】打造养老服务新样板 盈康护理集团揭牌文化养老基地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多样化,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3-04-28 15:04:50

  • 【智库动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4月20日10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2023-04-25 17:04:47

  • 【政策要闻】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走出去”

    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公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方案及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有关情况。

    2023-04-25 17:04:46

  • 【中医药】全面构建中医药文化弘扬体系 全力推动中医药深入百姓生活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重要根基。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一系列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举措。

    2023-04-24 17:04:58

  • 【智库报告】做好抗击疫情的历史叙事研究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做好三年多抗疫斗争的历史叙事研究,需要加强精神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彰显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深厚的凝聚力、坚韧的忍耐力、巨大的创造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023-04-24 17:04:23

  •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2023年5月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家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参展,共襄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计。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年,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TenthChina(Beijing)InternationalAgedindustryExpo,定于2023年08月28-3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再次盛大举办。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涉及方方面面。这部蓝皮书重点选取两个主题:一个是“健康老龄化”,一个是“积极老龄观”。这也构成了这部蓝皮书的鲜明特点。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蓝皮书旨在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实施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老龄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智库理论和经验参照。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而至死亡。

    猜您喜欢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682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190061号

    Copyright © 2016-2023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