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健康中国(2016年度)公益传播先进组织 大国养老

“最美夕阳红”:助力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文化养老样板工程

2018-08-28 22:35:03   来源:中国网 浏览:122
从国家对养老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到各地对社区养老、乡居养老、智慧养老、居家养老、候鸟养老等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搭建了一个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系统公益工程。

8月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上半年我国旅游、文化、体育、养老等领域发展情况。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表示,近年来,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到今年6月份,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5.6万个,各类养老床位达到700多万张,从业人数超过70万人。养老服务业呈现社会力量参与热情不断高涨、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产业融合态势明显三大特征。养老与健康、旅游、文化健身休闲等产业不断融合,养老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涌现,产业创新和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随着新时期老年人对精神生活和养老层级的追求不断提高,养老逐渐与文化、旅游、生态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了文化养老、旅游养老、生态养老等新业态。其中,文化养老回应了老年人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体现了我国传统孝敬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成为当前我国老年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重视。

文化养老是贯彻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以及破解新时期养老难题、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年初,浙江省杭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养老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文件,从加强文化基础设施、丰富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体育事业发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文化养老、培育发展文化养老产业七方面来提升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该文件的出台是杭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具体行动,打响了文化养老杭州品牌,对保障老年人权益、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于2016年在京启动的“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以丰富且有建设性的各项活动,为中老年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结交朋友、体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极大地丰富和满足了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我国推广文化养老理念、践行文化惠民政策做出了生动注解。该工程由国声智库提供学术指导,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主办,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社会养老产业发展基金、龙骏集团、中视媒资承办,于2016年6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活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旨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讲话精神,落实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关要求,通过举办公益活动推动老年文化发展,探索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愿景目标。

从国家对养老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到各地对社区养老、乡居养老、智慧养老、居家养老、候鸟养老等养老模式的创新探索,“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搭建了一个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系统公益工程。该工程包括“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养老智库、养老会客厅、人文纪录片、最美夕阳红微电影、文化养老论坛、图书文库、最美夕阳红摄影作品巡回展、最美夕阳红网络平台等项目,涉及文化领域的众多门类。

两年来,“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多个项目落地开花,“最美夕阳红”形成品牌效应,文化养老理念深入人心。今年1月,“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活动”暨2017年度文化盛典在安徽黄山召开。该活动是对“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满足了数量庞大的中老年群众的多元需求,体现了积极的老龄化理念,推动了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升级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打造文化养老样板工程。

作为“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年来,“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活动”在上海、深圳、郑州、武汉、乌鲁木齐、南昌、长沙、成都、合肥、苏州、洛阳、宁波等近30个城市全面展开,涵盖了全国文体交流比赛(包含门球、桥牌、太极)、文化作品展览、慈善拍卖、摄影采风交流、公益人物交流会、文艺汇演六大板块13个分项活动,其权威性、公正性、公开性吸引了众多中老年群体的参与。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各地共举办各类赛事208场,参与人数共155890人,超过100万人通过直播观看各类文艺、文体、文化节目赛事,辐射影响人群超过200万人。

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国家养老网联合共建的“养老智库”平台已经成为养老领域的首家新型智库,其集合了国内外养老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个领域精英,以服务政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使命,集前瞻性、学术性、政策性、应用性为一体,为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今年1月4日,首届“养老智库高峰对话”在安徽黄山市举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应适应老年人文化需求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积极引导和激活老年人的文化需求,把传统单一的服务拓展为综合性强、覆盖面广、针对性实的文化服务格局。

“最美夕阳红·养老会客厅”新媒体项目通过专访专家学者,解读养老政策、评析热点话题,邀请养老机构负责人讲述一线养老工作经验,并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普通老人们的“中国梦”娓娓道来……涵盖养老金融、养老医疗、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养老科技、养生健康等各个领域的“养老会客厅”,为投身养老事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互联网、移动终端、视频、图文等跨平台融媒体的优质内容与服务,在养老领域与社会各界之间搭建起了一座互动沟通的桥梁。

2017年12月,由国家养老网、“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组委会等单位将联合制作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国养老》在北京人民日报社启动。《大国养老》纪录片旨在进一步解读老龄事业和产业的顶层设计及具体实施政策,全面展示各方力量对养老事业的贡献,尤其是社会力量对养老事业的贡献,迎接新时期。据悉,该纪录片已经开启了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外景拍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国声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正泉表示,“最美夕阳红·全国养老产业文化惠民公益工程”通过打造具有示范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养老品牌,培育、搭建更多的老年文化建设平台,生动地展示了当下我国以文化养老引领养老产业发展的范本模式,为社会、企业参与老年文化事业提供了样本,推动了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升级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展望未来,该工程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求,增强新时代文化养老工作的自信、自觉,谱写新时期文化养老的新篇章。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关注养老网 www.guojiayanglao.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2023年5月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家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参展,共襄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计。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年,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TenthChina(Beijing)InternationalAgedindustryExpo,定于2023年08月28-3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再次盛大举办。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涉及方方面面。这部蓝皮书重点选取两个主题:一个是“健康老龄化”,一个是“积极老龄观”。这也构成了这部蓝皮书的鲜明特点。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蓝皮书旨在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实施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老龄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智库理论和经验参照。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而至死亡。

猜您喜欢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682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190061号

Copyright © 2016-2023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