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智慧养老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健康中国(2016年度)公益传播先进组织 大国养老

五部门联合下发《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

2016-10-18 21:10:06   来源:民政部 浏览:56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安全稳健,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银行、民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65号,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同时,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决策部署,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金融对养老服务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方向,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安全稳健,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和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意见》要求,要积极创新专业金融组织形式,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开展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积极培育服务养老的金融中介体系。要创新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完善养老服务业信贷管理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专门制定养老服务业信贷政策,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率定价制度,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加快创新贷款方式,鼓励创新承贷主体,对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养老服务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向投资企业或个人作为承贷主体发放贷款。对建设周期长、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灵活采取循环贷款、年审制、分期分段式等多种还款方式。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以养老服务机构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品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为抵押,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养老服务企业、项目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支持银行、政券等金融机构创新适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的融资机制。

《意见》提出要推动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为养老服务企业及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优化网点布局,增强老年群体金融服务便利性,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不断扩展和提升居民养老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意见》明确,建立人民银行、民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参加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产业政策与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强政策落实与效果,形成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合力。 

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 民政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6〕65 号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 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3〕35 号)、《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 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4 号文转发)等有关要 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 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 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 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当前,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养老服务业, 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立足国情,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 的关系,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迫切要求改进和创新 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增 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提升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保障“老有 所养”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二)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 内在要求。在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下,金融机 构传统业务和发展模式面临挑战,金融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重 要发展阶段。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满足迅速增长的养老 服务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是增加资本市场 中长期资金供给,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结构优化的重要 手段,是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机遇,是金融业转型升 级的重要途径。各金融机构要增强战略意识,加快养老领域 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布局,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实现支持养老服务业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总体要求 

(三)指导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 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决策部署,以满足社会日 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 以提高金融对养老服务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方向,统筹各类 金融资源,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养老服务 业加快发展的金融组织、产品、服务和政策体系,切实改善 和提升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四)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主导,政策扶持。以市 场化为方向,以政府扶持为引导,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在实 现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金融资源向养老服务领域配置 和倾斜。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服务。立足区域养老服务 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需求实际,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 养老等不同养老服务形式,积极探索和创新与之相适应的金 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三是坚持突 出重点,注重实效。加强金融支持与养老服务业发展各类规 划和政策的衔接,以满足“老有所养”、推进医养结合和建 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需求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破除 制约金融服务的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寻求重点领域突破。

(五)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种 类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安全稳健,与我国人口老龄 化进程相适应,符合小康社会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养 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组织更加多层次,产品更加多元化,服 务更加多样化,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和满足居民养老需求的 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三、大力完善促进居民养老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层次 金融组织体系 

(六)创新专业金融组织形式。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 优化整合资源,提高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金融机构 将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个人养老相关的金融业务和战略转 型相结合,探索建立养老金融事业部制。支持金融机构在符 合条件的地区或分支机构组建服务养老的金融发展专业团 队、特色分(支)行等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提升 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

(七)支持各类金融组织开展养老领域金融业务。鼓励 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应对老龄化社 会发展要求,优化内部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增强养老领域 金融服务能力。鼓励金融租赁公司开发适合养老服务业特 点、价格公允的产品,提供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鼓励信托 公司利用信托制度优势,积极开发各类附带养老保障的信托 产品,满足居民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养老服务业发 展。

(八)积极培育服务养老的金融中介体系。鼓励金融机 构创新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模式,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 主,引导各类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积极引导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面向养老服务业开展征 信、评级服务,鼓励银行与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合作, 实施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分类扶持。支持发展与养老领域金融 创新相适应的法律、评估、会计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金融 机构与养老信息和智慧服务平台合作,运用“互联网+”大 数据资源,提供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四、积极创新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九)完善养老服务业信贷管理机制。鼓励银行业金融 机构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导向和经营特点,专门制定养老服 务业信贷政策,开发针对养老服务业的特色信贷产品,建立 适合养老服务业特点的授信审批、信用评级、客户准入和利 率定价制度,为养老服务业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鼓励银行 业金融机构与民政部门、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养老信贷专项 培训,提升信贷服务专业化水平。

(十)加快创新养老服务业贷款方式。鼓励银行业金融 机构创新承贷主体,对企业或个人投资设立的养老服务机 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向投资企业或个人作为承贷 主体发放贷款。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设立小型养老服务机 构,或招用员工比例达到政策要求的小微养老服务企业,积 极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给予支持。对建设周期长、现金流 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延长贷款期 限,灵活采取循环贷款、年审制、分期分段式等多种还款方 式。

(十一)拓宽养老服务业贷款抵押担保范围。鼓励银行 业金融机构探索以养老服务机构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 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为抵押,提供信贷支持。鼓励银行 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 质押贷款创新,满足养老服务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有条件 的地区在风险可控、不改变养老机构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 可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其他资产抵押贷款的可行模式。

五、支持拓宽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十二)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支持 处于成熟期、经营较为稳定的养老服务企业在主板市场上 市。支持符合条件的已上市的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发行股份等 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探索建立民政部门与证券监管 部门的项目信息合作机制,加强中小养老服务企业的培育、 筛选和储备,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在中小板、 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市融资。探索利用各 类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非上市养老服务企业提供股份转 让渠道。

(十三)支持养老服务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处于 成熟期的优质养老服务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非金 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融资。鼓励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 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积极发 挥各类担保增信机构作用,为中小养老服务企业发债提供增 信支持。对运作比较成熟、未来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 可以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等为基础,探索发行项 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 构通过发行金融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募集资金重 点用于支持小微养老服务企业发展。

(十四)鼓励多元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支持各地 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或发展养老机构, 鼓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适合 PPP 项目的融资机制, 为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养老服务业提供融资支持,积极探索与 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配套的金融支持模式。鼓励金融 机构通过基金模式,探索运用股权投资、夹层投资、股东借 款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项目的融资支 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 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式,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 养老服务业的投入。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投 资者积极投资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前景广阔的养老服务企 业。

六、推动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优化保险资金使用 

(十五)完善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由 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等组成 的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推进公平、统一、规范 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发挥社会保险保障基本 生活的重要作用。大力拓展企业年金、商业团体养老保险等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促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进一步向中小企 业覆盖。推动商业养老保险逐步成为个人和家庭商业养老保 障计划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发起的养老健康保障计划的重要 提供者、社会保险市场化运作的积极参与者,支持有条件的 企业建立商业养老健康保障计划,促使商业保险成为社会养 老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十六)加快保险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开展个人税收 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推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 老保险试点,发展独生子女家庭保障计划,丰富商业养老保 险产品。积极开发长期护理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等保险产品,助推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由政府使用医保基金账户结余统一为参 保人购买护理保险产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 探索多元化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 支持保险公司发展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 普惠保险业务。大力发展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为养老机 构运营提供风险保障。

(十七)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积极借鉴国际经验, 在符合投向要求、有效分散风险的前提下,推动基本养老保 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基金、职业年金基金 委托市场化机构多种渠道开展投资,实现资金保值增值,提 升服务能力。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以投资新建、参 股、并购、租赁、托管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和养老服务机 构。鼓励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股权、债权、 基金、资产支持计划、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多种形式,为养 老服务企业及项目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七、着力提高居民养老领域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十八)增强老年群体金融服务便利性。鼓励金融机构 优化网点布局,进一步向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老年群体较 为集中的区域延伸服务网点,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支持 金融机构对营业网点进行亲老适老化改造,加强助老设备、 无障碍设施建设,开辟老年客户服务专区,提供敬老服务专 窗、绿色通道等便捷服务,为老年客户营造便捷、安全、舒 适的服务环境。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老年客户电话银行 服务流程。

(十九)积极发展服务居民养老的专业化金融产品。鼓 励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针对不同 年龄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开发可提供长期稳定收益、 符合养老跨生命周期需求的差异化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养老 型基金产品,鼓励个人通过各类专业化金融产品投资增加财 产性收入,提高自我养老保障能力。加快老年医疗、健身、 娱乐、旅游等领域消费信贷、信托产品创新。鼓励银行业金 融机构探索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 代际养老、预防式养老、第三方付费养老等养老模式和产品, 提高居民养老财富储备和养老服务支付能力。

(二十)不断扩展金融服务内容。金融机构要积极介入 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养老保障与福利计划等业务,做好支 付结算、账户管理、托管和投资等基础服务。鼓励银行业金 融机构发行为老年群体提供特定服务的银行卡等非现金支 付工具,适当减免开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费 用,探索提供商户优惠、医疗健康、休闲娱乐、教育咨询、 法律援助等配套增值服务。加强老年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 保护,加大理财产品等新型金融业务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拓 展老年人金融知识,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老年人办理大额转账 等业务应及时提醒查阅,在面向老年人销售保险、理财产品 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得误导销售或错误销售。

八、加强组织实施与配套保障 

(二十一)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 人民银行、民政、金融监管等部门参加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 业工作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沟通,形成推进养老 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合力。制定并定期完善养老服务业指 导目录,发布更新养老服务机构与企业信息,建立健全项目 数据库和推荐机制。对纳入数据库并获得民政部门推荐的优 质养老服务项目,金融机构应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 础上给予积极支持。各级民政部门应指导养老机构建立规范 的财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提高承贷能力和偿付水平。鼓 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运用财政贴息、贷款风险补偿、担保增 信等政策工具,加大对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激励 和扶持。

(二十二)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加强信贷政策 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和医养结合领域的支 持力度。运用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 对小微养老服务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政策, 加强对银行、证券、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开展养老 领域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监管,以利于金融创 新稳妥有序开展。

(二十三)加强政策落实与效果监测。各金融机构要逐 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专项统计制度,加强对养 老领域金融业务发展的统计与监测分析。人民银行各分支机 构会同民政、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监督管理部门等,根 据本指导意见精神,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和完善金融支持养 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或办法,切实抓好贯彻实 施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 民政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2016 年 3 月 3 日

更多精彩养老资讯,欢迎关注养老网 www.guojiayanglao.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养老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乐享数智健康 颐养品质生活|来康亮相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

2023年5月5日,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家社会组织、机构及企业参展,共襄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大计。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第10届北京老博会,陪伴企业成长·宣传计划,征稿工作开启

2023年,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TenthChina(Beijing)InternationalAgedindustryExpo,定于2023年08月28-30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再次盛大举办。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韩启德院士:把老年人群当作资源 重视老年人自我价值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涉及方方面面。这部蓝皮书重点选取两个主题:一个是“健康老龄化”,一个是“积极老龄观”。这也构成了这部蓝皮书的鲜明特点。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出版

蓝皮书旨在为“健康中国行动”的有效实施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健康老龄化”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智库理论和经验参照。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陈可冀:积极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趋严峻,如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衰老是什么?

与死亡一样,衰老也是一种必然,而且是一道生命长坡。除去各种原因引起早死的人,一般人都会经由衰老而至死亡。

猜您喜欢

主办单位:中国老年大学协会  国声智库

学术指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

著作权登记证书(国作登字-2016-F-00275422)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8SR11101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09682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东190061号

Copyright © 2016-2023 GuoJiaYangLao.com 养老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04960号-2